向海之路,不也是改革开放的缩影吗?码头边,响起热烈的掌声、欢呼声。
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中,中原与周邻文化相融合,多元文化在王庄并存发展,华夏、东夷文化在此碰撞并开花结果。墓葬布局规整,均为东西向,墓主人为仰身直肢,头向西,基本不见随葬器物。
新的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表明,仰韶文化晚期的中原先民利用壕沟内的大量土方,建起了威严的夯土台基。遗址内发掘出仰韶文化典型的小口尖底壶、小口鼓肩瓮、旋纹彩陶壶,说明大汶口、仰韶这两支文化在该地区产生了碰撞和影响。王庄遗址是首次在豫东地区发现的大汶口文化中心聚落,墓葬等级的分化、成组礼器的随葬,反映出该地区史前时代社会的复杂化进程与文明演进轨迹的多样性面貌。多元蝶变:中原与海岱的古国之路20世纪80年代以前,学界普遍认同黄河流域中心或中原中心模式在构建史前文化发展格局中的主导地位。这一考古发现重塑了豫东皖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期文化格局,有力地推动对豫鲁苏皖地区早期国家文明历程的探究。
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全域勘探。同排墓葬间叠压打破较少。江口县绿色发展中心主任罗兴隆介绍,从2018年以来的数据分析,每年的GEP大约是GDP的5倍。
为率先在生态产品度量难上取得新突破,贵州提出在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基础上,摸清生态产品数量质量等底数。《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毕节市韭菜坪景区保护条例》……贵州陆续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用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对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取消GDP考核,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一系列改革举措先行先试,构建起保护绿水青山的四梁八柱。贵州有25个县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23年初,贵州出台《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完善分类补偿制度、健全综合补偿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
近五年,中央下达贵州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从42.2亿元增加到62.5亿元,年均增长8%,累计补助268亿元,补助规模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前三。◇对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取消GDP考核,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一系列改革举措先行先试,构建起保护绿水青山的四梁八柱。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数据到经济,靠的是产业培育、产品输出。同时,以村民自用、生态消纳、农田灌溉等为主要途径,在全省9个市(州)11个村开展试点,探索推进山地特色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当地围绕竹子做绿色文章,每亩一年可产1吨竹原料,竹产业年综合产值达73亿元。
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2018年以来,贵州加大对乌江、红水河等流域,以及乌蒙山区、武陵山区等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力度。茶农和体验采茶的游客在贵州省凤冈县永安镇田坝社区生态茶园基地采摘春茶(2024 年 3 月 16 日摄)杨楹摄 / 本刊创新双碳机制 助推绿色转型走进贵州省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高端产业园里企业一派繁忙。2020年以来,在赤水市、大方县、江口县、雷山县、都匀市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距离风电场不远的地方,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当年12月,环保法庭第一把火烧向了红枫湖上游的排放元凶——贵州天峰化工,污染源彻底得以清除。
价值变现让生态颜值变产值。截至目前,贵州统调风、光新能源发电量达239.7亿千瓦时,统调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占电源总装机容量比例超过27%,新能源发电利用率达99.51%。
健全建强生态司法体系。2023年,正式挂牌成立贵州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在溢价中创造更多金山银山。地方法规提升法治约束力。通过引进中伟股份等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龙头,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贵州全省法院优化设置了34个环境保护法庭,将绿水青山纳入司法管辖。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在5个试点县取得成效基础上,2022年印发实施《贵州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行动方案》,部署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等6个方面重点任务。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1年以来,贵州争取各级各类资金95364万元,用于支持各地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及生活污水治理。为了不让水缸变染缸,2007年全国首家环保法庭在红枫湖畔揭牌。
探索核算机制摸清生态家底。通过大力实施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整治,贵州在全国率先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建设。
新时代贵州牢牢抓住优良生态环境这一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不断激发新活力、蓄积新动能,正奋力在高质量发展新征途上,走出一条宽广的绿色发展之路。2022年11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实施方案》,制定36项重点任务、49项重点任务清单,从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创新生态建设机制等方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持续走深走实。
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下的江口县,第三方编制出县域GEP核算指标体系,形成以生态系统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为主的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体系。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赵新兵 王丽 汪军2021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2021年,联合云南、四川开展赤水河流域保护共同立法,首创共同决定+条例的立法模式,实现区域立法从联动到共立的跃升,为全国开展流域保护共同立法提供了新模式。贵州省工信厅数据显示,目前贵州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占全球市场26%,稳居全球第一。
司法力量介入,就是‘铁拳震慑。这家公司去年产值43亿元,带动1000多人稳定就业。
近年来贵州不断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科学推进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厚植生态家底,蓄积发展动能。黔桂滇三省(区)五县(市)万峰湖联合执法指挥部副指挥长、贵州省兴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世友说,三省(区)从各地生态环境、公安、水务、交通运输等部门抽调数十名执法人员,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执法,跨区域联动保护已成常态化。
前段时间,江口两家公交公司投运新能源车辆,每年可节约燃油650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80吨,凭借生态贡献,从县农信社获得600万元贷款,利率从8.2%下降到5.5%。2022年,中国山水工程被联合国评为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贵州开展的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名列其中。
贵州全省法院优化设置了34个环境保护法庭,将绿水青山纳入司法管辖。今年4月,贵州省完成首批省级林业碳票交易签约,10张林业碳票涉及林地1.3万余亩,监测期碳减排量12.37万吨,交易金额约50万元。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雪山镇灼甫草场,100余台大风车随风转动,源源不断地产生清洁能源。贵州还加强与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省份协调联动,积极探索西江、都柳江等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2021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大巡查力度,守好长城保护最后一公里……古老长城保护传承迎来了新篇章。
2021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印发,提出着力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这幅作品正是潘氏艺术木雕非遗传承人潘能辉以沈从文名著《湘行散记》为蓝本创作的木雕设计图,他计划用10年时间将其还原到一根长达10米的巨型红椿阴沉木上。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制度保障——编制《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形成一城、双区、两带、多点的整体保护结构。天津保留了大量别具风格的近代建筑群落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天津独特的津派文化,是时代赋予的使命。